近日,由當陽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導,武漢城市文化服務集團有限公司、十八數藏、玉泉山關陵景區聯合策劃的《玉泉文化》系列數字藏品上線首發,首批上線的數字藏品有觀音男像、隋朝鐵鑊、棱金鐵塔。
資料圖:棱金鐵塔(左)、隋朝鐵鑊(右) [十八數藏 供圖]
玉泉山關陵景區初涉數字藏品
玉泉山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、國家森林公園,有“三楚名山”盛譽,是一座佛教名山。關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與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、河南洛陽關林并稱“中國三大關廟”。
本次發行的《玉泉文化》系列數字藏品內容皆為景區的重要文化遺產。
觀音男像,為男首女裝,相傳為唐代宮廷畫家吳道子所作。隋朝鐵鑊,距今已有1400多年,曾經是玉泉寺的法器。當時鐵鑊稱重三千斤,今實稱一千八百斤。它的存在,為研究隋朝度量衡提供了有力的實物依據。棱金鐵塔,距今已有900余年歷史,是我國現存歷史最悠久、最高、最重的一座鐵塔。
數字藏品漸成地方文旅新名片
2021年起,數字藏品持續在全球范圍迅猛發展,據數據領域研究平臺頭豹研究院測算,2026年我國數字藏品市場規模將達300億元。
2023年1月,中國傳媒大學發布的《中國數字藏品主流平臺創新研究報告》中指出:“萬物皆可NFT數藏化”,“數藏+藝術品收藏”可解決確權痛點, “數藏+文博”可盤活文化資源, “數藏+旅游”可提升文創價值,打造數實融合的景區新體驗。
2022年2月,衢州市發布了國內首個城市數字藏品“衢州城市經典”系列之后,福州市發布了“有福之州”城市形象標識數字藏品,上海市發布了“申生不息”系列數字藏品,多個城市將數字藏品作為文化和旅游產業數字化的切入口,通過數字藏品展現當地發展成果,打造數字化城市形象標識。
湖北文旅資源數字化的新突破
2022年5月,中共中央辦公廳、國務院辦公廳印發《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》,提出發展數字化文化消費新場景,大力發展線上線下一體化、在線在場相結合的數字化文化新體驗。
2023年2月,中共中央、國務院印發了《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》(以下簡稱《規劃》),并發出通知,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。《規劃》指出,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,是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。
據本次發行項目策劃方之一,武漢城市文化服務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,數字文化創意與傳播是集團的重要業務方向,此次發行,是以“文化+”戰略賦能城市文化服務的重要嘗試。
用數藏向年輕人講好中國故事
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曾對媒體表示,文化數字化不僅給文化傳承、文化傳播、文化發展提供了一個重要平臺,也將加速傳統文化產業的數字化、智能化轉型。
艾媒咨詢發布《2022-2023年中國數字藏品運行狀況及投資消費行為監測報告》顯示,2022年的數字藏品消費者中,53.3%為青年群體。
無錫博物院工作人員郭黛晶曾對媒體表示,數字藏品符合年輕人的口味,不僅吸引很多年輕人關注,也促使他們走近文物、了解歷史,點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。十八數藏平臺相關負責人表示,數字藏品已經成為年輕人追慕的潮流語言和社交符號,年輕人通過購買數字藏品找到了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。
據十八數藏介紹,平臺致力于構建從創作者發掘、內容孵化、IP價值發現到應用場景運營的完整數字產業生態,為市場持續輸出優質的藏品內容及社會價值,使文化遺產更廣泛、更深入地融入數字時代,利用數字技術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與交流,向年輕用戶講好中國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