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社太原8月2日電 山西省環保廳2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稱,截至2011年,山西末位淘汰了1337家污染企業,多項措施并舉摘掉了污染“黑帽”,全國113個重點城市倒數22名內已沒有山西城市。
山西省環保廳數據顯示,2005年,山西省大氣環境質量居全國倒數第一,11個重點城市和所有縣市全未達到二級空氣質量標準,被國家考核的5個重點城市,有3個城市名列全國倒數前4名,位“黑五甲”之列。73%的水質監測斷面屬于劣五類,位居全國倒數第二,煙(粉)塵排放量、固體廢棄物及危險廢物排放量位居全國第一。
在如此嚴峻的環境形勢之下,2005年山西首開全國先河,對企業實施環境污染末位淘汰制度。據統計,截至2011年,山西對1337家企業的1983臺(套)設施進行了淘汰,使環境污染得到有效遏制。監測數據顯示,2011年,山西11個省轄城市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平均347天,監測的97個斷面中,水質優良的斷面44個,占監測斷面總數的近半。
山西省環保廳污染防治處的官員對中新社記者表示,經過奮力治污,2011年山西一舉摘掉了污染“黑帽”,2012年,山西還將計劃淘汰178家企業的457臺(套)設施,截至7月30日,山西已完成88家企業的210臺(套)設施的淘汰任務。下一步,山西環保部門將對完成淘汰任務的主要生產設施進行拆除,防止淘汰企業或設施死灰復燃。
據記者了解,山西近年竭力改變自己的“黑色印象”,以“壯士斷腕”的姿態,通過關污企、撥煙囪、拒絕污染GDP、縣縣建設污水處理廠、問責環保官員等有力措施痛下決心改善當地環境,力求喚回歌聲中的“山西好風光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