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水北調工程帶來的綠色之變
Green benefits from water diversion project
為緩解北方水資源緊缺,國家從2002年開始實施南水北調工程,這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調水工程,其中中線工程將于2014年率先調水,這項工程進行十年來,是怎樣保護生態環境,保證一江清水流向北方的?行進中國今天帶您走進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——湖北丹江口。
8月23日,湖北丹江口水庫蓄水線。[新京報] |
南水北調東線、中線、西線三條調水線路,可向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河南、山東、江蘇等六省市調水184億方。今年年底主體工程基本完工的中線工程,將為沿線20多座城市送水,僅送到北京的水就達12到15億立方米,將占北京全市用水的三分之一以上。
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丹江口水庫,這是亞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,也是國家一級水源保護區,通過雙視窗我們可以看到,與十年前相比,這里森林覆蓋的面積明顯增加。
從2002年開始,水源地湖北丹江口就確定了“先節水后調水、先治污后通水、先環保后用水”的原則,加大了治理生態環境的力度。企業效益再好,只要污染環境一概關掉,投資再大,只要破壞生態也一概不要。
2004年這家當地的納稅大戶因污染嚴重被關停,遷到新址的生產線經過了三次環保技術改造才上了馬。
而在庫區移民的新鎮里,每戶移民家的小花園也承擔了排污濕地的功能,相當于每家有一個小型污水處理廠,污水大池子處理后,剩余的雜質被這些植物吸收過濾,變成清水排入漢江。漢江的生活污水實現了零排放。
原來,水源地與北方水質不同,當調入的水進入城市供水管道時,管道會因為微量元素含量的不同出現鐵銹脫落、導致黃水。
王剛亮告訴我們,丹江口水庫水質全年90%的時段都屬于國家1類標準。
按照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設計安排,位于湖北十堰的丹江口大壩七年前開始加高工程,丹江口湖北庫區18.2萬人搬遷,加上此前河南省已完成的16萬移民搬遷。到今年9月,南水北調中線工程34萬多移民全部搬遷,開始了新生活。